一、更新教学观念,为创新教学打下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是关键。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从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跳出来。传统的教育是一种守成性维持性的教育,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凭经验教学,形成思维、行为定势,缺乏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研究、创新。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只给学生“鱼”而未授予学生“渔”,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变经验教学为反思性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创新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的主体意识,突出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将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来,培养创新能力,必须抛弃传统教学中压抑挫伤人的创造潜能和个性的发挥、窒息人的创造意识形成的种种因素,并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二、改进教学方法,为创新教学提供条件
目前,初中教学由于受中考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教师总是希望学校增加课时,延长教学时间;或者搞“题海战术”,“大运动量”的练习来提高教学质量。但事与愿违,“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未能有效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数学教学不应只是一种模式:“复习引进—讲授新课 —练习巩固—小结作业”更不能把教学模式八股化,应该从实际出发,以服务于学生学习主体为本,努力实现教学形式或教学手段的创新。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要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要把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转化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活动,把课堂内的教学延伸到课堂外,延伸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教学方法可以采取分散和收敛教学法、 反向思维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科际综合教学法和打破定势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开放型题目,由学生分散思考,寻找答案;当学生的答案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稍加点拨,继续由学生讨论纠正。也可以采取由学生提问、讨论,最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归纳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使受教育者由消极的教育对象转为能动 的教育主体,发挥他们在教育中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 想象力和思维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精讲精练,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三、创造教学环境,为创新教学提供空间
去过美国考察的中国教育界人士说,他们的学生上课时比较随便,可以站着,可以坐着;可以随便说话,可以随便进出。中国的教学环境完全是两码事。美国式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有它的好处,但弊端不少。不过,如果不适时、适度地开放一下我们的教学环境,也是不识时务的。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甚至可以异想天开。要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先从开放教学环境做起。首先要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不体罚,不训斥,不歧视,不讽刺,力求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其次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 。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参与,这样教学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创造思维的形成。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使之乐学、爱学,善于动手、动脑,勤于参加实践,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使他们的各种潜能得以发挥。另外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中的重要因素。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的失败其实质是自信心的丧失。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并善于观察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让他们感到“我行”、“我能”、“我是成功者”。让他们不怕失败,永远充满自信。使他们懂得,没有自信心的人,一辈子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四、加强各种思维的训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对学生加强各种思维的训练。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训练。在教给学生一般的思维方法的同时,注意寻找各种思维训练的序列,使思维训练循序渐进,就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我们在各种教学中很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准确性、深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也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能力。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由于单纯传授某种解题技巧而造成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的毛病。长此以往,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运算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加强各种思维的训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国,坚持数学教学的时代性与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师要具备全新的科研观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教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这是由创新教育本身充满了创造性这一根本特征所决定的。创新教育的对象具有主体性。教师劳动的对象主要是正在成长中的一代新人,其教育目的是将尚未成熟的人培养成为具有强烈主观能动性的创造型人才。创新教育的手段具有创造性。教师的智能结构,思维品质,个性特征等是教师劳动工具中的“软件”,而决定教育创新的根本因素正是这些“软件”。现代教育家认为:合格的教师知道教什么,优秀的教师知道怎么教。创新教育的过程具有创造性。教育过程的实施,既需要教师根据对象的心理,生理的规律和特点来施教,更需要根据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要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因此,教学不等于单纯的教书,这里既有知识转化的艺术问题,又有培养不同个性的学生的问题。
下面是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做法:
1.在情境创设阶段,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情境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新课伊始,我结合教学内容会尽量创设能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猜想的意境。并引导和鼓励学生针对具体情境,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从具体问题去抽象成数学问题。因为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注学生的质疑,是思维发展的重要一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促于学,这是一个循环上升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奏时,可以设疑挑战,根据教学需要,针对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说出心中疑问,即使是“怪”问题,教师也不要训斥、否定,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和思想上的闪光点、看到学生问题中的合理因素,及时纠正不合理部分。接着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去猜、去想,猜想问题的结论、猜想解题的方向、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的可能、猜想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把各种各样的想法都讲出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推动其思维的主动性。
2.在合作交流阶段,撞击学生的思维火花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教学每节新知时,我都在预设好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通过探索交流活动,发现和理解所学内容,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之火。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的那样,“任何思维,不认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所以说,观察是思维能力发展的门户,一切思维的发展都是建立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学生们通过观察,看清问题的实质;通过分析,弄懂问题的缘由。在难于突破的环节中,教师可以从旁指点,指点学生走出问题陷阱;也可以适当点拨,指导学生透过现象找出本质。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引”也要“引”的有水平,如“引”学生观察分析;“引”学生大胆设问;“引”学生各抒己见;“引”学生充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学生充裕的思考空间,给学生一个“悟”的过程,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集体研究”等形式开展活动,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探求真知,发现真理。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学科
- [教育理论] 关注教学学具,提高教学效
- [教育理论] 教师应正确处理考试对学生
- [教育理论] 浅析学生专业课学习主动性
- [教育理论] 教育因爱而美丽
- [教育理论] 创设有效情境 培养学生语
- [教育理论] 浅谈现代教育意义上的优秀
- [教育理论] 论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显
- [教育理论] 如何给课堂一个精彩的结尾
- [教育理论] 浅谈教育科学研究在新课程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